2025年08月23   星期六    站内搜索
字号大小:
0

树立消费信心需要“中国好产品”

2016-01-08 19:03:24    作者:□ 本报评论员
核心摘要:前不久,质检总局集中公布了近6年来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中6次以上(含6次)抽查结果合格的1151家企业名单,这些企业就是“中国制造”的优秀代表,它们所生产的高品质产品可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前不久,质检总局集中公布了近6年来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中6次以上(含6次)抽查结果合格的1151家企业名单,这些企业就是“中国制造”的优秀代表,它们所生产的高品质产品可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称这些企业的产品为“中国好产品”一点也不为过。6年来,国抽覆盖了10万批次产品和9万多家生产企业,而1151家企业能够在6年严格的抽查中做到所抽产品全部合格,已经相当不易,体现了这些企业拥有很强的质量意识和品控能力。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企业不少并不为人们所熟知,其生产的“中国好产品”也得不到市场的青睐。一位喜欢“扫货”的中国消费者说:“我更看重生活的品质。国外日用品的价格略高于国内同类产品,但质量确实比国内要好,用着放心,不用担心遇到假货。”的确,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国制造”一直追求价廉物美,现在,“价廉”做到了,而“物美”似乎还有一定的差距。

随着物价水平的提升,许多“中国制造”价格也有所提高,但体现“物美”的品质和品牌形象却并未同步提升,造成性价比相对下降,这就使得“中国制造”一直底气不足,因而一些国人海外“扫货”的理由也就更加显得充分且正当。

只有创新消费品,增加优质产品的有效供给,建立多元化的供给体系,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引导“国际扫客”回流。而从国抽的情况看,“中国好产品”在很多领域并不缺少,只是尚未形成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有效供给。这一方面显示了民众消费信心的不足,另一方面恰好也成为其信心缺失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瞄准树立消费信心这一根本目标,在质量领域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不仅对失信者加大惩治力度,更要对质量好的企业给予足够的激励,让那些经得住考验的“中国好产品”企业能够被更多的消费者所熟悉,成为他们信任的“扫货”对象。

更重要的是,在以“中国好产品”引导境外消费回流的同时,还能使其惠及整个产业链,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走精品工业的路线,使“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真正受到国内乃至国外中高端消费者的认可。

媒体聚焦更多

五大行高管年薪或难逃“腰斩”命运
央企高管降薪风声渐起,作为金融业里最“高大上”的国有五大行(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或将最先受到冲……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