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2   星期五    站内搜索
字号大小:
0

我国应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2016-03-07 09:39:02    作者:□ 本报评论员
核心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方面我们的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市场竞争越来越多体现为品牌的竞争,但总体来看,我国品牌实力依然不强,与我们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很不相称,我国品牌在国际影响力、市场占有率、经济贡献率等方面,仍然存在严重短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方面我们的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市场竞争越来越多体现为品牌的竞争,但总体来看,我国品牌实力依然不强,与我们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很不相称,我国品牌在国际影响力、市场占有率、经济贡献率等方面,仍然存在严重短板。

而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高品质商品的需求旺盛,有效供给难以满足高端需求问题日益突出,近些年来中国游客出国抢购国外品牌商品的现象正是这一矛盾的集中体现。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宗庆后表示,要加强品牌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品牌发展专项规划,从顶层设计上加强品牌发展的统筹谋划,建立协调推进机制,使品牌发展战略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把培育中国品牌、扩大中国品牌知名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支持和引导更多中国品牌企业走出去,输出优势产能,扩大中国品牌影响力。

要营造品牌发展的良好环境。健全品牌发展法制保障,特别是要通过修订完善《商标法》等法律,加强对知名民族品牌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抢注、假冒伪劣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加强信用信息运用和失信惩戒,构建品牌维权发展机制。制订品牌培育和提升计划,实施“中国精品”培育工程,推动打造一批国家品牌、国际品牌。

创新品牌发展的培育手段。建立政府指导下的市场化、社会化品牌建设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品牌研究、咨询、宣传、维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品牌发展与质量技术基础(NQI)等科技专项结合,巩固品牌发展的质量基础。

设立质量强国建设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开展以提升质量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活动,不断提升高端技术、产品、服务的比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提升中国品牌的文化内涵。要大力倡导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管理理念,引导各行业下大力气把产品做专做精做优,在全社会弘扬以质取胜的价值取向。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品牌的正面宣传,引导国内消费者破除对“洋品牌”的消费误区、品牌迷信,增强公众对自主品牌的认可度和自信心。

 

媒体聚焦更多

五大行高管年薪或难逃“腰斩”命运
央企高管降薪风声渐起,作为金融业里最“高大上”的国有五大行(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或将最先受到冲……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