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处于野蛮生长状态的私募队伍终于开始被清理了。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最严监管新规实施以来,累计超过1万家机构已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日前,空壳私募清理大限如约而至,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昨天公布的最新数据,第二阶段有超过7800家既未提交法律意见书也未在协会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机构,已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并公示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机构超过1.6万家,其中《公告》发布后新登记机构超过800家,机构登记的质量显著提高。在所有登记机构中,已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机构超过1.2万家,备案私募基金产品超过4万只,认缴规模约7.8万亿,实缴规模约6.5万亿。
对于此次私募机构遭到大规模的清理,中国基金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迅速,但在私募机构登记备案前期也出现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等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机构盲目登记,实际并无开展私募基金业务的真实意愿;部分机构没有基本展业能力,不具备基本的从业人员、营业场所、资本金等企业运营的基础设施或条件,长期募集不到资金或未受聘成为投资管理人。
此外,还存在部分机构借私募基金之名,从事P2P、民间借贷、担保等与私募基金管理无关或利益冲突的业务。更有甚者,一些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假借私募基金的名义招摇撞骗。前期大量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长期未真实展业、“空壳”现象扰乱了行业秩序,影响了私募行业统计监测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因此,两个阶段的注销工作将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有利于提高私募基金行业机构的规范运作水平,有利于保障合法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声誉,对行业发展起到“扶优限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