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投资动力不足。随着中国加快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企业“走出去”战略,中国金融走向海外迎来快速发展期。
中国银行业顺势而为,通过并购等方式不断扩大海外经营规模,通过开发新业务等方式不断培育新增长点,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梁艳芬对本报记者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人民币国际化与银行业走出去良性互动等因素促成了中国金融业加快“出海”步伐。
在非洲大陆,中国金融“出海”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不久前,中国工商银行拿下尼日利亚丹哥特集团219万吨水泥厂3.5亿美元融资项目。中国工商银行非洲代表处首席代表王文彬告诉本报记者,截至2015年底,中国工商银行在非洲实现了近50个“走出去”项目和本土化项目的签约。
为适应中企对韩国市场投资,中国银行成立“中国投资服务中心”,帮助完成一批中国企业在韩国的投资并购业务,其中包括中国安邦保险出资10亿美元收购韩国东洋人寿项目。
海外拓展模式升级换代
开设海外分支机构是中国金融机构海外拓展的一个主要方式,但近几年中国金融机构并购加速的事实表明,中国金融机构海外拓展模式和运营方式正在升级换代,通过控股方式开拓和加速全球市场布局。
与此同时,中国金融业发展重点也转向更深入、更全面的金融服务。中国工商银行通过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引领企业“走出去”是另一个成功秘诀。王文彬说,工行通过提供全方位、本地化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前端性服务,将财务顾问、开发顾问等投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传统金融服务相结合,实现引领企业“走出去”的合作模式,促进企业扎根海外。
除银行外,中国证券保险的海外布局刚刚开始。企业“走出去”需要证券保险机构提供相应的融资服务和保险服务。中国公司海通证券2014年年底宣布用3.79亿欧元购买葡萄牙一家投资银行。复星集团出资15亿美元收购了葡萄牙储蓄银行保险公司。
海外业务新增长点增多
据记者了解,过去几年,中资金融机构加快了拓展海外业务的步伐。截至目前,中国五大行除农行外,其他四家银行都已发行或正在发行境外优先股,总计发行额将达到176亿美元。
随着我国资本项目不断开放,人民币的国际化路径逐步明晰,商业银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人民币衍生品交易、企业跨境资金集中管理、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等领域都将会成为我国银行业新的业务增长点。
报告显示,建行海外机构2015年实现利润41.13亿元,同比增幅29.52%;中行海外机构2015年实现利润87.75亿美元,对该行总利润额贡献度为23.64%;工行海外资产已达3400亿美元。
目前,人民币已经连续五年成为中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成长迅速,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已经逐步从贸易领域扩展到了金融领域。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加快,有助于中资银行在国际市场进行基建项目融资、债券发行以及跨境电子商贸等多元化业务。
在梁艳芬看来,中国金融“出海”刚刚开始。在对当地监管法规的理解和业务操作流程的规范化方面,仍有持续改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