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陈进文
日前,云南省第八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昆明举行。大会对50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100名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进行了表彰。
普洱市中共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委员会等3个民族团结模范集体获表彰。
现将名单公布如下
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名单
(模范集体50个,模范个人100名)
一、模范集体
普洱市
中共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委员会
思茅区民族宗教事务局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民族小学
(其余名单略)
近年来,中共宁洱县委始终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深入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积极探索民族工作新思路、新举措,不断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力促进了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
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基础
1951年元旦,普洱区26种民族代表和当地党政军代表在宁洱歃血盟誓、签字勒石,共同建立了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和民族工作的第一碑——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
多年来,中共宁洱县委始终秉承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打牢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基础。
始终把示范创建工作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工程,精心谋划、高位统筹,强力推进,2018年成功创建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成了图文并茂、实物展示和视频播放为一体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馆;出版了《我们的太阳》《碑魂》等一批反映民族团结誓词碑历史的专著。
组织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各族群众常态化参观学习和瞻仰民族团结誓词碑、重温民族团结誓词,充分激发了各族干部群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全县14个世居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决心,全县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
2008年1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亲临那柯里茶马驿站,鼓励当地干部群众抓住茶马古道这条线,把握机遇、未来,发展旅游业。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了“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战略定位。
中共宁洱县委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团结带领全县19.5万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党的建设引领、发展动力增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育振兴、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培养、民族与宗教事务治理、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弘扬九个方面作出示范。
坚定不移的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实现茶叶种植面积33万亩、咖啡10.3万亩、核桃10.4万亩、澳洲坚果10.75万亩,逐步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产业体系;坚决打好“三大保卫战”,成功创建了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园林县城。
打造了那柯里、温泉村、绿荫塘等一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民族团结誓词碑被列为中国红色地标,与磨黑中学、杨正元故居等教育基地串成红色旅游线路,“茶源道始·盟誓之城”品牌进一步彰显。
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28亿元,增长6.4%。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229元、12044元,分别增长8.1%、10.4%。
践行两个承诺,坚决打赢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
中共宁洱县委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作出“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庄严承诺和“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郑重承诺。
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族团结进步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县之力、集各方之智,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依托宁洱“历史遗存、自然风光、民族风情、非遗传承”等资源,把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提升、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研究制定了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
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脱贫攻坚资金31.23亿元,创新实施“311”产业扶贫模式和资产收益扶贫措施,脱贫成效显著。
截至2019年底,全县共有建档立卡人口4328户15242人,已脱贫4253户1504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9165人,占已脱贫人口的61.54%;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末的8.22%降至0.14%,实现了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承诺,闯出了一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团结奋进脱贫攻坚的新路子。2018年9月,经国家专项评估检查并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意,宁洱成为云南省15个首批脱贫摘帽县之一,闯出了一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团结奋进脱贫攻坚的新路子。